从三尺岗亭到隧道深处:我的高速成长与新程感悟 |
发布日期:2025-09-02 |
来源:浙江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|
浏览次数:36 次 |
|
2009年盛夏,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台州高速,从此便与这条纵横交错的交通动脉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十六载光阴流转,从收费站三尺岗亭里的收费员,到穿梭于各班组的文明服务培训师,再到严谨细致的报账员,每一个岗位都镌刻着我的成长印记,也让我对“高速人”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愈发深刻的理解。而2024年8月的岗位调动,如同一次全新的“发车指令”,将我从熟悉的“赛道”带向了陌生的隧道所,以所务的身份开启了职业生涯中又一段充满挑战与探索的旅程。在收费站的十六年,是我与“服务”“细致”和“应急”紧密相伴的十六年。初为收费员时,三尺岗亭就是我的“小战场”:我反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,从嘴角上扬的角度到眼神的温度,只为让司乘人员在短暂停留中感受到家的温暖;为精准完成收费操作,我把不同车型的费率表抄在小本子上,利用休息时间反复背诵,就连深夜车流减少时,也会对着空车道模拟收费流程,确保每一笔交易零差错。遇到节假日车流高峰,我常常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,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,同时还要耐心解答司乘的疑问——“往杭州走哪个方向?”“ETC卡刷不上怎么办?”,忙到下班时,手腕酸痛、腰背直不起来是常有的事,但看到车辆顺畅通行,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。后来转型为文明服务培训师,我的“战场”扩展到了各个班组。我带着自己总结的“微笑服务三步法”“应急沟通技巧”走进各班组,手把手教新同事规范手势:抬臂要稳、落手要麻利,指引车辆时身体要微微前倾;纠正他们的语态:面对司乘咨询,要多用“请”“麻烦您”“别着急”等礼貌用语。有一次,一位新同事因司乘误解而委屈落泪,我陪着她复盘沟通过程,教她如何换位思考化解矛盾,看着她后来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,我心中满是欣慰。那段时间,我还详细制定了文明服务各种培训计划,针对不同人员,进行一对一的指点,把日常遇到的特殊情况、应对方法都记录下来告知他们,让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。再到报账员岗位,工作节奏变得更严谨。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,我要逐一核对前一天的收费票据,小到一张空票,大到上百万元的现金营收,都要与系统数据一一对应。造工资时,哪怕差一分钱也 要找到原因。每月月末盘点通行卡时,我会把成箱的卡片搬到车道,重新流通运转。一张一张坏卡进行清点、分类,确保库存与账目完全一致。遇到节假日时,我还要提前准备好缴费凭证和充足的通行卡,生怕耽误正常运营。我深知,财务卡票是收费站的“钱袋子”,每一个数字、每一张票据都关乎运营秩序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来到隧道所,我负责食堂后勤、物资采购领用与信息宣传报道,行政工作虽有章法可循,但隧道管理的核心业务对我而言仍是一片空白。可我深知,若不了解隧道运行的“全貌”,后勤服务便难以精准贴合一线需求。于是,我主动跳出“舒适区”,成了隧道所里追着学、跟着干的“学徒”。 我总爱跟着队员们走进隧道巡查,踩着路面一步步排查安全隐患,听他们讲解消防设施的位置与使用方法、应急通道的设计原理,遇到路面有细小裂缝或反光标识磨损;空闲时会泡在中控室,盯着大屏看车流变化,向值班人员请教监控画面里的重点观察区域——比如隧道入口的减速带、弯道处的盲区,还有设备异常的预警信号,像通风系统的压力值、照明电路的电流波动。还有遇到特情时:比如发现抛洒物、车辆抛瞄和隧道内发现行人,都需要怎么样的流程。遇到师傅们维修通风、照明设备,我也会凑在一旁,递工具、记步骤,了解设备的运行逻辑与常见故障处理方式,比如如何快速更换损坏的灯泡,如何判断一些设备是否正常运转。从隧道内轰鸣的车流声,到中控室规律的键盘敲击声,再到维修现场的工具碰撞声,这些曾陌生的声音,渐渐成了我熟悉的“工作背景音”。如今,我不仅能完成食堂后勤保障,根据一线人员早出晚归的作息调整供餐时间,在冬季还会准备热汤;精准把控物资采购,提前预判巡查、维修所需的安全帽、反光背心、工具配件等物资存量,避免出现短缺;撰写宣传报道时,也能准确描述隧道工作的细节,比如巡查队员冒雨排查隐患的坚守、维修师傅趴在设备旁抢修的专注,让文字更具温度与说服力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人生如高速路,岗位变动是“变道”,或许有短暂不适,但只要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坚守初心的执着,就能在新“赛道”上平稳前行。从三尺岗亭到隧道深处,变的是工作内容与环境,不变的是对台 州高速的热爱与担当。未来,我会继续以行政岗位为支点,带着十六年积累的经验与一线学到的业务知识,把后勤保障做细、物资管理做精、宣传报道做实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隧道安全畅通,在新岗位上续写“高速人”的奋斗故事。 郑霞霞
|
|